科學認證的末世警鐘 氣候變遷已無法逆轉
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今(10日)舉辦「台達氣候沙龍」,針對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(IPCC)第六次評估報告(AR6),邀請國內學者分析。
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指出,該報告提到許多氣候變遷的科學數據,已經進入不可逆的狀態,包含海平面上升、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的災害。
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今(10日)線上解析IPCC最新出版的AR6報告,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(左起)、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邱祈榮、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、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副執行秘書龍世俊、台達永續長周志宏。圖片來源: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
報告提到,人為活動讓地球溫度較19世紀增加了1.07°C,1901-2018年間,全球海平面上升0.2公尺。
在最糟的情況下,2027年升溫將超過1.5°C,本世紀末升溫達5.7°C、海平面上升2公尺;即使在理想的減碳情境下,20年內升溫仍很有可能超過1.5°C,世紀末的海平面上升則可控制在0.28~0.55公尺間。
紐約時報報導,IPCC副主席柯.巴雷特(Ko Barrett)表示,「氣候系統的一些變化已經無法逆轉。」但是他強調,立即且持續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有可能對未來的氣候變遷產生影響,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。
聯合國IPCC最新報告指出,未來20年內全球升溫將達1.5°C。圖片來源:擷取直播畫面
張楊乾認為,唯一可以拉回來的一線生機,就是在2050達到碳中和。正因為氣候變遷持續惡化、非常急迫,所有的減碳工作都要加速進行。許晃雄也強調,只要加速積極減碳,仍有機會減緩氣候變遷。
台灣增溫趨勢較全球明顯 最慘到2060後就沒有冬天
相較於全球,台灣的增溫趨勢更為明顯。許晃雄指出,台灣全年平均氣溫已在過去110年間(1911年~2020年)上升1.6°C,且近30年有加速增溫的趨勢。
比對氣候資料,台灣的夏季已由90天增長到約120~150天,冬季則由90天縮減20~40天,縮短將近一半。
許晃雄指出,在全球暖化最劣情境下,在2050年台灣年均溫增溫可達1.8°C,若以目前的趨勢推估,本世紀末以前台灣的夏季長度將增長到210天,而冬季日數可能會在2060年過後歸零。換句話說,一年將有7個月的炎熱夏天,而世紀末前我們將失去冬天。
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。圖片來源:擷取直播畫面
中研院研究分析指出,氣候變遷可能導致未來台灣的夏季長達半年,冬季則會消失。圖片來源:擷取直播畫面
聯合國報告指出,全球每升溫1°C,極端降雨事件的強度將增加7%。許晃雄分析台灣狀況指出,在最劣情境下,2050年極端暴雨增強約為20%、2100年則會增加41%,在理想減碳情境下,則可控制在約增強15%。
氣候變遷可能讓生態崩潰 珊瑚、高山植物都是高風險群
台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邱祈榮指出,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災害已經在發生,而且愈來愈頻繁,農業方面過去主要是寒流與颱風造成農損較多,但近年卻發生數次高溫導致的農損。
生態方面,邱祈榮說,溫度上升會造成植物花期異常、改變棲地環境條件、影響生態系的結構;乾旱與極端降雨易導致森林火災、棲地破壞,甚至是生態系崩潰。動物或許還能移動,植物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會更大,以珊瑚或高山植物等生物面臨的風險較高。
「未來氣候變遷會對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造成多大的衝擊?老實說,我們真的不知道。」邱祈榮直言,國內過去對物候的監測研究有限,因此未能明確知道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,目前只能盡快建立監測資料,並確保農業有完備的風險管理。
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將及生態系將造成複雜的影響。圖片來源:擷取直播畫面
台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邱祈榮。圖片來源:擷取直播畫面
面對全球危機 洪申翰:氣候變遷法是台灣的氣候疫苗
面對氣候危機,立委洪申翰認為,政府最優先的任務應是盡快完成包含碳定價在內的《溫管法》大修,「《氣候變遷法》是台灣的氣候疫苗。」
他表示,即使修法有很多難題,行政院也遲遲未提出草案,立法院仍應在下個會期啟動修法。
洪申翰強調,政府發展再生能源的速度要拉到最快,行政院也應提出2025之後的能源轉型路徑,包括綠氫、生質能等能源橋接規劃,並持續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碳排。
同時,洪申翰也說,政府須持續推動運具電動化,「全球許多國家都已規劃禁售燃油車時程,台灣無法迴避。」行政院過去雖有相關宣示,卻因缺乏配套而受阻。洪申翰指出,不能因此裹足不前,而是要在完善配套後持續推動,特別是協助傳統燃油車行公正轉型,顧及利害關係人的權益。
此外,聯合國報告特別提到,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6倍,而石油、煤礦、天然氣的開採都會導致甲烷洩漏。洪申翰建議中油應該修訂天然氣採購合約,增加防止洩漏條款,並排除高洩漏的賣家,以此促使賣家減少甲烷洩漏的作為。
氣候變遷小辭典
【最劣情境】 指的是IPCC模擬各種的全球減碳路徑中,減碳成果最差的情境。
【氣候資料】 中研院以1960~1990年的氣溫,均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各90日作為基準。
【物候】 指的是各類生物現象與季節氣候的關係。
※本文授權自環境資訊中心,原文見此。